時間: 2021年07月22日 15:22 | 作者:朗依制藥 | 來源: 醫藥資訊| 閱讀: 83次
太空實驗的成果已經逐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中國空間站投入運營后,會開展哪些有意思的科學實驗?第一財經近日從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航天神舟生物”)了解到,未來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將會成為中國空間站展開科學實驗的重點方向之一。
在國際空間站上,已經有國際領軍醫療企業開展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相關實驗,并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航天神舟生物副總經理吳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空間生命科學和空間生物醫藥領域,國內外的市場表現和需求都很強勁?!?/p>
一位中科院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空間站能夠提供長期的微重力以及高輻射和艙外極端環境實驗條件,能夠為開展多學科、系列化的空間研究提供基礎設施?!?/p>
此外,由于未來的長期太空飛行任務將使人類重返月球,并有望將他們送往火星,科學家們希望盡可能多地了解微重力和輻射對人體的潛在影響,比如太空飛行如何影響人類的心臟、肌肉和眼睛等身體組織和器官。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自立項實施以來,在航天器技術、空間科學實驗、航天員選拔訓練等領域,與俄羅斯、德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等國家的航天機構,以及聯合國外空司、歐洲航天局等國際航天組織,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他說,2021年以來,百度,中國開展了與聯合國外空司的合作,面向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征集有意搭載到中國空間站的合作實驗項目,已遴選出來自17個國家的9個項目。中國還將與聯合國外空司緊密合作,適時發布第二輪合作機會公告。
實用技術促進生物產業發展
吳城錦表示,空間生命科學實驗不僅幫助了解如何在太空中生活,其成果的轉化也為地面產業帶來巨大價值,能加深科學家對疾病機理機制的了解,推動創新型藥品的研發。
他舉例稱,默沙東(MSD)、安進(Amgen)和美敦力(Medtronic)等跨國藥企都已經在國際空間站展開藥物和醫療器械實驗。其中,默沙東利用在太空研究的蛋白質結晶改進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形成和傳遞,開發出抗癌藥物“帕博利珠單抗”,也就是俗稱的“K藥”;安進公司通過在國際空間站動物體內測試抑制分解骨骼的細胞單克隆抗體,開發出治療骨質疏松的地諾單抗藥物Prolia;美敦力開發的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Micra最初也是為太空環境設計。
“空間生命科學是伴隨人類航天活動產生與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是空間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屬于空間科學與生命科學的交叉學科?!眳浅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吳城錦援引數據稱,美國每年在空間科學實驗的研發經費大約是50億美元。在國際空間站已經進行的3000多項科學實驗中,生命科學相關的實驗數量最多。近十年來,國際空間大國均把空間生命科學定位十大重點發展的學科之一。
吳城錦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稱,未來空間應用研究方向將包括空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空間材料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以及航天醫學等領域。
中國空間站的主體包括一個已經發射的核心艙“天和”以及未來即將發射的兩個實驗艙,其中兩個實驗艙主要用于支持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并配備了科學實驗柜,用于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生命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等技術研究。
此外,空間站還提供機械臂在軌操作支持、上下行運輸支持以及飛行乘組支持,其中有效載荷主要通過貨運飛船上行,少量實驗樣品可由神舟載人飛船下行返回地球。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可在運輸過程為有效載荷供電、提供信息和熱控支持。
航天神舟生物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華潤集團合資成立,業務領域包括生物醫藥、生物保健品和種業等。2021年,華潤集團向該公司注資超8億元人民幣,投入空間生物技術產業。
據航天神舟生物介紹,該公司已經在太空進行了多肽生物信息儲存太空穩定性實驗和益生菌菌株空間誘變實驗等極具應用前景和價值的空間實驗。
2021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地球軌道,同時“上天”的還有存儲3種數據類型的多肽生物存儲器,其主要目的是驗證多肽生物存儲器在太空任務中存儲信息的穩定性及優化信息表達的有效性。
吳城錦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稱,相比現有的商用數據存儲技術以及DNA等其他研發中的存儲技術,多肽生物存儲技術具備存儲密度更高、存放時間更久等優點,即使經過數百萬年仍可進行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