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1年07月22日 16:46 | 作者:朗依制藥 | 來源: 醫藥資訊| 閱讀: 185次
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正在上海舉行。健康城市的理念,在城鎮化帶來種種健康挑戰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不同于衛生城市,健康城市的建設涉及環境、食品、教育等幾乎所有的政府部門,既要靠醫療衛生的小處方,百度,更要靠社會治理的大處方。
有123個中外城市市長、126個國家和地區以及19個國際組織代表共1000余人參加的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在上海召開,21日現場通過了《健康城市上海共識》。北京、上海、杭州等將作為優秀案例,與各國專家進行探討和交流。
為什么要建設健康城市?健康城市的具體內涵是什么?如何建設健康城市?記者采訪了有關人士。
問 為何建設健康城市
城市人口激增,城鎮化帶來健康挑戰
本屆大會,適逢首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召開30周年,也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的第一年。
30年前,《渥太華憲章》發布,提出了“人人享有健康保健”這一目標。30年來,世界人均期望壽命增長8歲以上,實現了人類健康史上的新跨越。
城鎮化是全球社會發展的趨勢。目前,全球有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增加到70%。城鎮化在迅速展開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健康問題,如交通對人身安全的影響、空氣與環境污染、人口增長導致傳染病更易傳播、不少疾病患病率與死亡率不斷上升等。而醫療資源有限性與社會需求無限性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凸顯。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說,放眼全球,城鎮化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包括空氣與水的治理、廢棄物的管理。衛生工作的內涵也更加豐富,小到滅蚊管理,大到推廣體育運動以及醫療衛生服務,都需要著手進行。衛生工作,應更多關注女性、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讓機會更加平等,讓每個人都能夠享有更好的衛生服務。這對于全球來說,是一個大的課題。國家層面的變革可能需要的時間較長,而一座城市的變革或許更加快速,這對于國家、全球而言,會起到顯著的榜樣作用。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認為,工業化和城鎮化有效地整合了社會資源,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然而,這些變化在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對資源、環境、健康的協調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環境對健康的危害也明顯增多。創造良好的健康環境,不斷改善人群健康狀況,是全球各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指出,人們每天生活、工作、休閑和購物的場所,都與健康息息相關。健康,是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一座健康的城市,對其全體居民而言會更加包容、安全、具有活力。應該以城市和社區為平臺,開展相關行動,通過提高健康素養的人民賦權,致力于解決最脆弱群體的健康問題,創新發展,共享健康。
問 健康城市有啥內涵
身體健康+醫療、環境、食品、教育……
應對城市發展帶來的健康挑戰,需要將健康的相關理念融入所有城市的發展政策和規劃之中。
建設健康城市,是20世紀80年代倡導的一項全球性行動戰略。在創建衛生城鎮的基礎上,中國積極探索開展健康城市的建設工作。1989年以來,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在全國開展了衛生城市創建活動。20多年來,一大批城市通過開展衛生城鎮的創建,城鄉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變。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說,健康城市概念不同于“衛生城市”,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全新的、綜合的、多維的視角。健康城市建設,圍繞方方面面,不僅包含人的身體健康,還涉及醫療、環境、食品、教育等幾乎所有的政府部門??梢哉f,建設健康城市,如同給城市“補短板”,從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
2021年,國務院明確提出“開展健康城市的建設,努力打造衛生城市的升級版”。2021年7月,中國發布了《健康城市建設指導意見》。2021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要深入開展健康城市建設”。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國強說,城市發展理念應該由規模擴張向品質提升轉變,實現城市建設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
問 健康城市如何實現
靠醫療衛生小處方,更靠社會治理大處方
與會市長承諾遵守健康城市治理五大原則:將健康作為所有政策的優先考慮;改善社會、經濟、環境等所有健康決定因素;促進社區積極參與;推動衛生和社會服務公平化;開展城市生活、疾病負擔和健康決定因素的監測與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