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1年07月22日 15:31 | 作者:朗依制藥 | 來源: 醫藥資訊| 閱讀: 187次
6月23日,萬科宣布,聘請劉肖擔任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被接替的王海武調任印力商業擔任總裁。與人事變化的同步進行的是萬科區域公司的調整。
2021業績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提到,近幾年萬科戰略比較清晰,但組織和人才的短板也暴露出來。“當我們來到管理紅利時代的時候,業務協同性比過往要求更高,萬科面臨著組織如何適配戰略,以及在組織適配戰略情況下,人才需要先行等問題。”
萬科再度啟動一系列組織和人事調整,將原本的五大區域細分成七個,將去年底遷往上海的研究與開發專業公會改組為開發經營中心,還對集團乃至區域的數位高管進行調換。
這是近三年來,萬科內部進行過的最大范圍內的組織架構變動,目標只有一個:全面加速“開發經營服務并重”的轉型發展。
在內部轉型發展通氣會上,郁亮表示,調整的兩大抓手,一是鞏固提升基本盤,也就是提升開發業務的精細化管理;二是加速新賽道的轉型發展,推動優秀的人以創業者的心態投身經營性業務。
雖然萬科一直是一家危機意識較強的房企,但從未如這一次如此強烈。萬科的組織重建始于2021年9月,過往兩年,萬科一直圍繞“活下去”展開“收斂聚焦,鞏固提升基本盤”;如今,萬科又將行動方向由原本的“以開發為主”轉向“開發經營服務并重”。
一切動作背后,是“三道紅線”、“集中供地”等新規則先后“浮出水面”。這家龍頭房企,希望憑借一系列全局性調整,與劇烈變化的時代、外部環境和行業PK。
正如郁亮所說,行業重大規則的變化影響所有企業,包括萬科在內所有的企業都要重新適應規則,改變打法。
分拆區域
郁亮是房地產企業危機意識最強的一位掌舵人,他的危機感不顯山、不露水,很多時候卻折射到企業自我調整的各種細枝末節之中。比如這次萬科組織架構調整,最“傷筋動骨”是,不到一年時間萬科再次對區域進行拆分。
現有五大區域中,北方區域一分為二;上海區域的江西、南方區域的湖南、中西部區域的湖北和北方區域的河南合并成立華中區域,原本的五大區域裂變成七大區域。
調整后,北京區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東北區域包括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華中區域包括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南方區域包括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上海區域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西南區域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西北區域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過往長達十年以上時間,騰訊,萬科的格局一直是總部為首、四大諸侯各守一方。去年8月,萬科首次對區域格局“動刀”,新增西北區域。
如果將目光放大到行業層面,分拆區域的做法并不新鮮。比如碧桂園經過四次區域組織架構大規模調整后,原有73個區域裂變成100個以上。
對于整體架構長期維持穩定的萬科而言,分拆區域并非是一個簡單的決策,分拆后首當其沖的難題是,新區域權限如何分配,人員如何保持穩定,組織活力如何更好激發……每一項對于萬科而言,都意味著要打破過去的權力平衡與固有邊界進行重建。
從新增區域的負責人選取可以看出,萬科已經在試圖協調這種新舊變化之間的不穩定因素。伴隨著區域分拆,萬科的區域首席合伙人迎來幾張新鮮面孔:南方區域、上海區域、西南區域、西北區域,繼續由孫嘉、張海、李嵬、郭繼勛分別擔任區首;北京區域、東北區域、華中區域的區首之位則由原北方區域執行合伙人盧冰、原沈陽首席合伙人林曈、原武漢首席合伙人蔡平分別接棒。
這三位“新人”的共同特性是,都在其所負責的區域內擔任過城市總經理,一方面熟悉情況,另一方面業績也在區域內名列前茅,“可以服眾”。一位熟悉萬科的人士這樣總結。
區域細分的初衷,要么是為了深耕當地市場,要么為了增加總部對區域管控。按照萬科對外口徑,兩次分拆動作均是為了縮短管理半徑。
去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時任萬科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王海武提到,西北區域成立后,萬科五大區域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半徑都在高鐵3小時、飛機1.5小時左右。這樣一個半徑基本符合萬科當時對區域覆蓋范圍的管理要求,萬科沒有新的拆分計劃和打算。
沒想到,時隔10個月區域分拆再次落地。“對于全國范圍內布局的大型房企,單個區域管理半徑過大,確實不利于精細化管理。”上述熟悉萬科人士稱。